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绘就: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首要任务 I 中媒在线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绘就: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首要任务

本报华夏时报记者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

1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国务院于近日印发了《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下称“《规划》”)。作为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孟立联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现代化是区域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产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可以为农村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途径和空间。统筹推进、协同推进,对于加快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事实上,这就是‘十四五’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规划的意义。”

绘就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

《规划》绘制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并将进一步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

《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我们的农村的现代化和农业的现代化互为支撑、相辅相成。所以说,一并设计和一并推进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也是应该的。”重庆文理学院教授赵立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是我们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完全符合当下的发展需要。

孟立联认为,农村现代化是区域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产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可以为农村现代化提供新的动力、途径和空间。统筹推进、协同推进,对于加快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事实上,这就是“十四五”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规划的意义。

为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国家发改委的吴晓司长表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聚焦六个方面,包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优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以及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其中,优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放方面,要求完善乡村产业布局,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功能衔接的产业结构,推进县域、镇域产业的集聚,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培育壮大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为此,中国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向本报记者表示,村城联动消费帮扶不能只“输血”,必须培养“造血”机能,方能走得长远。打好“优”字牌,积极运用互联网,将乡村地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前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把控机制和优质产品遴选机制,严把关,真正做到以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规划衔接,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邓小刚在会上表示。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据专家测算,至少未来三十年,粮食需求仍是一个增长的趋势,抓粮食生产的劲头只能紧不能松。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袁帅向本报记者说道。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曾衍德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把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进行了专题部署,体现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战略地位。为此,《规划》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专列一章进行系统安排,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概括起来讲,就是“三个两”,包括“两个要害、“两个积极性”以及“两个创新”。

“首先要抓住‘两个要害’,也就是抓好耕地和种子。《规划》着眼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曾衍德说道。

要抓紧抓实种子这个农业的芯片。“这些年,我们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规划》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培育、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曾衍德认为,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出路在科技,种子是核心。

与此同时,还要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并推进经营服务创新和农业机具创制创新。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帅说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