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让许多观众看到了食用菌产业助力扶贫的重要作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全国大约72%的贫困县首选食用菌产业,其中香菇是脱贫攻坚的主导品种。
“香菇产业不仅是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更是促进全面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会上,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表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要向香菇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
与此同时,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菌种技术的突破是推动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关键。
香菇产业发展加速
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市场前景不断被看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产品列为提倡大力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等产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学会主席谭琦表示,当前,香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类食用菌,产区不断扩大,适合当地的栽培模式不断涌现,生产模式以“设施制棒、生态出菇”为主,同时香菇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从传统家庭小作坊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再到设施化生产,而香菇工厂化生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即从设施制棒、生态出菇向设施制棒、环控出菇升级。
在淄博,小蘑菇撬起大产业,正源于数字化生产的动力支撑。近年来,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响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号召,先后投资30多亿元在淄博淄川、沂源、文昌湖、青岛平度及江苏东海、安徽泗县等地建设了10个智慧工厂和产业发展基地,通过“智慧工厂+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万余农户就业增收,人均月增收5000元。
锚定育种行稳致远
中国香菇产业如何更好地兴产富农,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好发挥作用,与会嘉宾不约而同给出的答案是——育种。
“良种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石,从育种到良种繁育到栽培过程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菌种是先行之师。”农业农村部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宋春艳如是说。
淄博企业已走在前列。自2014年起,七河生物与山东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设立专门的菌种生产研发中心——七河生物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出七河“1号”“7号”“9号”等高质量、高效率、周期短、高收益的优质香菇品种,攻克了香菇菌种长期依赖日本进口的“卡脖子”问题,使香菇菌种真正实现了“中国芯”。
山东七河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宝表示,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目前公司年产2亿菌棒,已推广到全国31个省区市,以七河9号为代表的菌种在全国香菇产区的覆盖率达100%,累计为10万户菇农年增收10亿元。高产、高质的菌种不仅带动农民增收,也提高了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加速全球化步伐。
“香菇全球化的核心是菌种培育。”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良栋表示,目前我国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菇品种驯化和培育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宋春艳表示,对于育种来说,核心工作是用新的理论和技术认识和创制新种质,选育新的品种。“近年来,从中央到各地对食用菌良种攻关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未来需要有新的育种技术、测试技术和保护技术的研发,共同支撑香菇种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