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大力培育数字工匠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服务零售加速融合,大量新兴职业相继涌现,类似外卖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这样的“数字工匠”正发挥着助力实体经济繁荣兴盛的重要作用。当前,“数字工匠”存在较大人才缺口,未来数字人才需求将持续高涨。

区别于传统技能人才,“数字工匠”被定义为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渗透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这个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技能是劳动者融入就业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具备数字技能的劳动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需求。

数字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当前国内“数字工匠”的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我国数字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数字人才需求将持续高涨。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化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加快培育造就一大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数字技能人才和“数字工匠”,为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面向数字经济发展主战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需求牵引,加快培养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数字工匠”。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截至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5%。但当前“数字工匠”的培养与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依然有瓶颈制约,普遍存在以通用技能为主、专门技能特别是数字技能不足的问题。

因此要大力培育“数字工匠”,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职业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各地各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一批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举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建立健全技能评定标准,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动力,让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迸发新活力,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人才基础。

“数字工匠”增强本领、提升技能,既是弥补人才短缺、积蓄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也是个人长远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应有之义。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加速迭代的新技术,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要努力钻研数字技术,提升数字技能,增强自身竞争力,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提供动力,在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潘铎印)

More from 观点 / VIEWPOINTMore posts in 观点 / VIEWPO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