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何晓曦
中国商务新闻网 “三弟!难道你不念桃园结义……”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期待弟兄团圆的将军切切问道。
舞台上,在古城城门下,忠义仁勇的关羽被张飞误会的一幕,扣动全场观众的心弦。
这是京剧一代宗师李洪春先生塑造的关羽形象。他20世纪最后登台,是在吉祥戏院以九旬高龄携子李玉声、李润声、李世声,为残疾人基金会义演三天,剧目为头天《关云长刮骨疗毒》,二天《古城会·训弟》,三天《关云长刮骨疗毒》。
这也是2022年1月28日,李洪春的嫡孙、北京京剧院京剧演员李孟嘉在重建的吉祥戏院演出的《封金·挑袍》《古城会·训弟》。
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千年来深入人心的红脸凤眼、赤胆忠心的关羽,是200余年来演绎历史、传承唱腔的京剧,也是吉祥戏院这一传承百年的老字号演出场所。
老吉祥:北京内城的一座文化丰碑
在北京一众老剧场中,吉祥戏院的兴建时间算是比较早的。据吉祥大戏院董事长富博洋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吉祥戏院是在清光绪末年兴建的,也就是1906年左右,是北京内城第一家戏院。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朝廷就明确发布了“京师内城不许开设戏馆,永行禁止”的命令。居民观看演出都需要移步外城。1906年,荣寿和硕公主府的总管王德祥,瞧准了内城缺少像样剧场的商机,以及动荡时局造成清政府无暇顾及这一禁令的时机,投资在王府井盖了一个戏园子。初始名为“吉祥茶园”,在喝茶的同时看戏。“王府井当时就是老北京的CBD。”富博洋笑着说,“有很多的夜市、小吃,与隆福寺、故宫形成一个文化三角带,持续到现在。”吉祥戏院有很多个“第一次”,奠定了它的地位。除了是内城第一家戏园子,也是第一家将座位完全面向舞台的园子,硬件好,规模大,它还见证了很多京剧历史上的大师级第一次合作。
1918年10月19日,余叔岩与梅兰芳首次合作演出,在北京吉祥戏院上演《游龙戏凤》,盛况空前。梅兰芳在他的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中也记录了这一场戏:“那天,我到后台看叔岩,他似乎有点紧张……卸装后,我们互道辛苦,叔岩头上顶着一块热气腾腾的毛巾,面带笑容地对我说:‘今天的戏唱得痛快极了!跟您唱戏,不费劲,身段、盖口、尺寸留得都合适,所以不觉着累!’”
国学大家吴小如曾记述:“记得吉祥戏院的售票员是一位姓宋的老先生,他因我常去看戏而同我结为‘忘年交’,经常给我留票,却不多收我的钱。有时临时动念去看戏,他也能满足我的要求。记得有一晚杨小楼在吉祥演出多年不露的《五人义》,那天日场恰好我去广和楼看戏,回家时路灯已明。我的十二舅父傅洲生先生一生最爱看《五人义》,不论谁唱这出戏,他都非看不可。这一晚我刚到家,不等我吃晚饭就催我去吉祥临时买票,居然还搞到两张前排票。这都靠了那位宋老先生的成全。”
“当时确实很挣钱。”富博洋说,“在看到吉祥戏院在内城开得红红火火后,又有人在周边开了两家,一家叫丹桂戏院,一家叫中华舞台,也是非常火爆。”到了民国,袁世凯政变的时候,放兵痞上街闹事,放火点燃了三个戏院。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也有记述:“1921年以前,东安市场曾经火焚过三次,那两个园子都被烧了,只有吉祥始终很‘吉祥’的,并且一直很兴旺。”
“我爷爷李洪春,我父亲李世声,我伯父李金声、李玉声、李润声,都在老吉祥戏院演出过。”李孟嘉对记者表示。
富博洋对记者介绍,吉祥戏院在很多艺术家心中,是一座丰碑。如谭鑫培、刘鸿声、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俞振庭、陈德霖、王瑶卿等,都在吉祥戏院演出过,它的历史地位和高度是非常高的,对于戏剧人的份量很重。在吉祥戏院演出的众多名家中,与吉祥溯源极深的就是名冠中外的艺术大师梅兰芳了。梅兰芳的几出成名戏《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首次上演都是在吉祥。解放后,1958年开始,梅兰芳京剧团的团部就设在吉祥戏院,梅兰芳排练著名的《穆桂英挂帅》就在这里。
取一杯京剧的水
“吉祥戏院既保留着老的传统演出属性,又带有新时代的形象,做出了很多吸引年轻人的尝试。”刘振,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优秀花脸演员,合作经营着吉祥戏院的“点绛唇”咖啡店。
“我们并不想把京剧捧在神坛之上,打着国粹的旗号曲高和寡,而是想让京剧走入大众的身边。”刘振对记者表示, “进了我们的咖啡店,哪怕是喝一杯普通的咖啡,我们都有机会给他输出京剧文化。”在咖啡店里,一个戏名,一个摆件,一本随手摆放的书,都会让消费者了解到多一点的京剧文化,这些人群就有可能因此而走进戏院,关注演出。在店里有时候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刘老板,买了一张后天的锁麟囊戏票。”刘振表示,这时候他总是最开心的,促使他更加“不择手段”地推广传统文化,同时这跟获取商业价值也并不矛盾。
刘振表示,和吉祥戏院合作,他要做“最有戏的咖啡”。每一款京剧主题特调咖啡的出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集思广益的,不是单纯的形式,而是包含着京剧故事。例如“玉堂春”咖啡,其底部是清澈、青春的状态,香蕉和椰子的澄清液混合,上面是埃塞俄比亚的冷萃,表现了苏三对于爱情的纯洁追求。今年吉祥戏院还主打一款产品——“王宝钏的十八年”,这是一款双杯饮,从青春时期的甜美,到十八年守寒窑的苦涩,用咖啡语言描述这一脍炙人口的京剧故事。喝了这一杯的苦涩,仿佛就可以念出王宝钏那一声长叹:“苦哇!”特调饮料还有很多,黑白对比强烈的“三岔口”,意式浓缩与桂花冰酒混搭、杯口镶饰桂花和蜂蜜的“贵妃醉酒”,玫瑰、石斛花和枸杞叶冲泡的“皂罗袍”等等,无一不吸引着顾客去一探究竟。
传承吉祥最初的“茶园”名称,吉祥戏院选择了纯天然无污染的云南古树白茶制成茶饼,推出了自己的“吉祥茶”,同文创扇子等其他产品一同售卖,受到消费者特别是游客朋友的欢迎。“妈妈,咱们买一块吉祥茶饼吧,回家送给姥姥,她爱听戏,肯定也喜欢这个。”在演出散场后,记者听到小朋友这样说。
新吉祥:科技优势焕新 文创培训吸睛
吉祥戏院的品牌商誉有很多时代的印记。但在1993年,为配合王府井地区整体改造,当时的吉祥戏院被拆除。这也引起众多京剧大师、业界人士及戏迷的惋惜,并纷纷呼吁重建戏院,包括梅葆玖在内的多位艺术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把这件事写入两会提案。最终,历经28年重建之路,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由北京京剧院与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运营,清华设计院设计的新吉祥大戏院在王府井银泰in88大厦重新开门迎客。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国粹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基地,和北京重要的剧场文化的名片,吉祥戏院在恢复、设计的过程中也加入了很多新的高科技元素,同时保留戏曲演出为主的特征,并没有一味模仿国际化大剧院的建设模式,做大舞台。“我们的舞台,只是能演‘大戏’。”富博洋介绍,“什么是大戏?十老安刘、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龙凤呈祥。”因此,吉祥戏院的声学设计也是按照戏曲的声学进行设计的。
为了能够提升舒适感,戏院在设计之初选择牺牲一部分空间,让座位间隔有着更为宽松的空间,从而让观众能有更舒服的观演体验。同时,戏院的空间整体为长方形,虽然是中小型剧场的空间规模,但舞台的宽度达到了中大型剧场的宽度,舞台宽度几乎与座椅宽度持平,而不是传统大剧场的扇形空间,从而为每一列的观众提供最好的观演视角。观众离舞台很近,即使最后一排的观众视角也相当于大剧院中VIP坐席的视角。“无论您买100块钱的票,还是800块钱的票,坐在哪个角落,都不会让您和舞台有疏远的感觉。”
演出厅的墙壁同样也藏着“技术秘密”。远看,墙壁似乎并无特殊之处,但走近便会发现,上面整齐排列着一个又一个小孔洞,这是音效的延时孔。墙壁里面包括特殊材质的板材,看似金属实则不是金属,看似木材又不是木材,它是复合的高科技产品,吸音、隔音、返音效果都非常出色,能够吸收演出厅的杂音,把原本逸散到舞台周边部分的声能反射回舞台和观众厅,提高观众厅声场力度,提高环绕感,也为恢复戏曲演出的原声演唱打下了技术基础,演员不用麦克风的话,观众坐在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收听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可以说,现在我们的科技优势是很明显的。”
“现在我来吉祥戏院听戏是最多的,这里比其他剧场舒服,座位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前后距离也不会卡膝盖,面对演员是直视,不会仰视也不会过于俯视。”京剧观众李小姐对记者表示。
1997年,富博洋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京剧表演专业,攻净行,师从夏韵龙、张德华、席裕身、孟广禄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梅兰芳京剧团工作了15年,27岁时富博洋成为了梅剧团的副团长。如今成为吉祥戏院的“掌门人”,他也在跟京剧演员进行密切的沟通。“演员首先觉得,现在的吉祥戏院,周边特别方便。其实老吉祥戏院也是这样,它处在老字号的聚集地。我们看描写马连良戏曲生活的书,马先生来吉祥演出,可能下午4点多钟就到了,点几个周边老字号馆子的菜,小伙计送到后台,吃完了正好六七点钟,扮戏演出。”
除了京剧演出,吉祥戏院也在拓展经营范围,进行跨界融合的尝试,把年轻人吸引到剧院来。今年,吉祥戏院举办了第二届舞韵·吉祥舞蹈演出季,延续第一季的国风舞剧主题,带来共计10场精彩演出。
同时,富博洋表示,吉祥戏院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戏院”,吉祥也开了咖啡店,坐在大厦7层的玻璃窗内,喝着特制的京剧主题咖啡,如“定军山”“三岔口”“贵妃醉酒”等文创咖啡,可以欣赏到故宫的飞檐、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万春亭。
近日,吉祥戏院的影院也开业了,影院的幕布之大在王府井商圈首屈一指,音效也是最好的。未来,吉祥戏院将会利用自身的声场优势和特点,同时放映院线大片和特色戏曲电影。
文创方面,吉祥戏院把梅兰芳先生1917年演出《一缕麻》时的老戏报、特制书法作品等素材做成了扇子,价格不贵,观众来看戏都喜欢买上一把。
培训方面,吉祥大戏院自主策划了“吉祥艺术课堂”品牌进行戏曲艺术普及,通过讲、学、演、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将戏曲演出与戏曲文化普及、艺术教育融合,推出体验培训内容,同时探索线上直播,以及在寒暑假期间推出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来铺开培训方面的业务。通过戏曲教育及普及活动,向青年朋友和孩子们传承传播戏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能够为戏院拓宽更大的市场与受众空间。
“吉祥的艺术课堂我和我家孩子每场必到。”一位京剧小票友的妈妈对记者表示,“近距离接触了很多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学习到了平时了解不到的很多戏曲知识‘干货’,孩子说收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