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进博实践

■ 陈 曦

中国商务新闻网  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作为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自2018年在习近平主席倡议下首次成功举办至今,连续五届进博会充分彰显了中国主动融入全球市场的坚定决心,通过主动为世界市场创造新空间、主动为国际经贸开拓新范式,主动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能、主动为各国开放共享新机遇,自主重塑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深度融合关系。进博会成为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成功战略实践。

进博会全力支撑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顶层战略设计,主动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经济空间。进博会通过与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家重大开放战略紧密联动,为沿线国家和成员国家企业及商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稳步建立产业联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平台并畅通渠道;进博会通过积极主动扩大进口,降低贸易顺差并调节进口产品结构和来源结构,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国际收支趋向自主平衡;进博会在全球经济持续疲弱背景下,显著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积极充当全球经贸逆周期调节的减震器和稳定器,极力维护全球价值链完整性和高效性,从而为中国营造更加稳定、包容和可持续的外部发展环境。

进博会稳步推动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引领贸易投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博会充分发挥制度改革自主性和能动性,稳步与各国共享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机遇,主动推出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放宽外贸外资市场准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建设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为世界各国市场主体创造更加便利和友好的营商环境,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际分工效率、提升中国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进博会精准聚焦中国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速畅通双循环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进博会充分释放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消费市场占全球18%的巨大发展潜能,有效衔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在供给端,进博会通过吸纳外方先进资本品、中间品、生产技术和投资,促进国内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在需求端,进博会通过积极打造多元化国际消费品集散地,促进海外消费回流、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创造新型消费需求,从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博会有效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坚决抵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外部风险冲击。进博会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不断提升中国进口对国际市场影响力和对商品价格控制力,从而有利于中国掌握国际市场特别是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权,以降低全球商品价格波动带来负面影响;进博会作为高规格国际采购和投资促进平台,通过广泛拓展新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为中国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端化的商品、服务、技术选择,从而不断降低中国进口来源集中度和依赖度,在全球性风险挑战加剧之际有效化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替代不足”和“卡脖子”风险。

进博会积极宣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中国主张,切实践行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中国方案。从破解治理赤字来看,进博会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已逐渐成长为世界各国表达全球治理诉求和关切、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凝聚开放共识的重要平台;从破解信任赤字来看,进博会以深化人文交流团结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向全球阐释中国开放理念和构建更广泛利益共同体,切实让世界看到中国维护多边主义的信心、决心和行动;从破解和平赤字来看,进博会主张世界各国打破政治偏见、摒弃零和博弈,反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武器化”,通过加强国家间政策沟通弥合分歧、实现和平发展;从破解发展赤字来看,进博会尤其注重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融入全球经贸网络,以增加外汇储备、扩大财政盈余、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国内收入,从而推进贸易驱动型减贫、缩小全球发展鸿沟并增进世界总福利。

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如期举行在望,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将继续助力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More from 观点 / VIEWPOINTMore posts in 观点 / VIEWPO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