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新零售+数字化农业:乡村振兴一个新样本

■ 本报记者 李子晨

中国商务新闻网  河北阜平是革命老区,此前全国脱贫攻坚号角也是从这里吹响的。“在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后,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阜平的林果业依托新零售和数字化农业,不仅让山沟沟种出的‘金果果’有了好销路,更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的改造,走出订单农业的新路径,演绎出乡村振兴的新样本。”河北阜平黄桃盒马村的供应商河北光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童说。

这只是盒马村助力乡村振兴落地生花的一个缩影。7月20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大会暨首届盒马村乡村振兴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黄金荚的产销试水以来,历经四年探索,目前盒马村已达185个,其中47个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41个是有机盒马村,惠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10家,相关基地在盒马销售的产品共计699个。会上,包括河北阜平黄桃盒马村在内的10个基地获得十佳盒马村,西藏日喀则、湖北荆州等地的6个基地完成新签约授牌。

翻山涉远,

助农实践新模式正向全国复制

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盒马村的故事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丹巴县县委书记何文才表示,虽然该地盛产一种通体金黄色的无茎四季豆,但这一独特的农作物却一直没有被挖掘出其相应的产业价值,丹巴县村民仍把玉米当作主要作物,一亩玉米的收成是1200~1500元。但通过与盒马的合作,黄金荚不仅实现了大面积种植,更依托盒马的供应链卖到了全国,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一亩黄金荚的收益在7000~8000元,每亩地至少为村民增收五六千元。

也是通过与盒马的合作,2019年7月,丹巴县八科村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盒马村”。而这个助农实践新模式在4年来一直被推广、演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化,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要效益。”盒马首席执行官侯毅在会上表示,自2019年首个盒马村落成以来,盒马通过订单农业保障稳定的供销关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发展数字农业,助推盒马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依托农村特色资源,探索出农业现代化流通新模式。

盒马首席商品官赵家钰介绍,我国地大物博,有许多优质农产品、土特产远在深山“待字闺中”。随着盒马村从丹巴县的试水到向全国复制,数字化技术、科学种植观、长期稳定的订单也在翻山涉远,无论是海拔超4000米的青藏高原、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腹地,还是辽东半岛东侧的近海、云南孟连的边陲小镇,都有盒马村的足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已有47个挂牌落成盒马村。

“与盒马的合作,一方面解决了我们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我们怎么卖、卖得好的问题。”牛童介绍,成为盒马村,不仅让阜平的黄桃种植更为标准化、科学化,这样出品的桃子也通过订单农业,拥有了更为确定的销路。“盒马会提出种植指导意见和采收标准,如同一树上两桃间距建议超过20公分,以保障营养吸收、糖度足够,以及采购时果重不低于200克(四两),果身无虫洞、无压伤划伤等。通过这种方式种植出的黄桃品质更优,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22年阜平黄金蜜桃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同时上市,销量达到2021年同期的3倍。”

以创新为核心,

让土特产迎“七十二变”

让土特产获得消费者青睐,好吃是王道。商品力创新是盒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盒马村发展的底气。

西藏自治区是青稞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可达70万吨,其中日喀则市的年产量达35万吨,也被誉为“世界青稞之乡”。但由于日喀则环境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在产地对青稞进行深加工。因此,日喀则青稞此前多以原粮的形式出现在市面上。但盒马的到来使这里的青稞也实现了“七十二变”。

“在上海援藏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对接盒马,依托盒马强大的研发能力、成熟的市场运营和品牌号召力,深度开发江孜县青稞系列产品。7月,日喀则市江孜县青稞盒马村正式挂牌,这也是首个位于西藏自治区的盒马村。”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热乡党委书记孙健表示,盒马村的挂牌不仅有利于增进青稞增产,推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将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根据合作计划,盒马计划于2024年在日喀则盒马村启动青稞定植,以市场反馈定植能够更好适应消费需求的青稞品种。

“通过盒马研发团队对青稞加工工艺进行创新,这一高原粗粮也实现了‘跨界’,青稞八宝饭、青稞粽子、青稞蒸饺、绿豆青稞凉粥、青稞紫米饼等已经走上盒马货架,而青稞冰淇淋、青稞精酿、青稞植物饮等也将陆续上市。”日喀则藏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宏十分赞叹盒马的研发能力,在与盒马合作订单农业以来,郭文宏看着青稞原料演变成一个个网红食品,而团队要打造的“青稞宇宙”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除了让农产品成为符合市场需求、更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让优质农产品持续稳定供应也是摆在盒马面前的体系化课题。“如果好东西只能卖3天,生意做不好”,侯毅表示,近两年盒马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和供应链中心,希望通过规模化、工业化的方式,实现好商品的稳定供应。例如,吉林延边州的汪清木耳盒马村,已采用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投资数亿元的黑木耳三级菌棒智能生产车间、黑木耳智慧温室大棚示范基地已经建成,产能、品控稳步提升。

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盒马村也注重可持续发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齐沙漠腹地的蝴蝶兰盒马村,就是从沙漠里“抠出来”的绿洲:通过种植树、草场改善沙漠腹地生态环境,为雪花肉牛提供饲料;在牛舍上方建造光伏板,光伏新能源输出的绿电提供给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产生的工业余热,提供给蝴蝶兰种植基地作为热源。实现一边治沙、一边养牛、一边种花,建立了一个可循环的减排体系。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表示,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农业工业化的实践中,以盒马村为代表的“新零售+数字化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带动农业兴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发展模式,为数字经济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树立了新样本。

More from 热点 / NEWSMore posts in 热点 / 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