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曦
中国商务新闻网 2013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G20领导人峰会时首次提出“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理念。十年来,中国通过一系列开创性对外开放伟大实践,改变了基于“西方中心论”和“中心—外围论”的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和国际分工体系,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发展“新空间”。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以来,中国所构建的横贯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互联互通网络,已渐成支持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陆海“共轭环流”及“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屡创新高:对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及占总额比重从2013年的1.04万亿美元、25.0%增长到2022年的2.07万亿美元、32.9%;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及占总额比重从2013年的126.3亿美元、11.7%增长到2022年的209.7亿美元、17.9%;对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及占总额比重从2013年的720.5亿美元、41.9%增长至2022年的1296.2亿美元、51.2%,完成营业额及占总额比重从2013年的653.1亿美元、47.6%增长至2022年的849.4亿美元、54.8%。
二是创新筹办进博会,形成国际经贸“新范式”。2018年,中国创办了世界史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主席指出,“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连续五届进博会以国际采购为全球发展厚植物质基础、以投资促进为全球复苏注入强劲动能、以人文交流为全球文明指明进步方向、以开放合作为全球企业搭建互惠平台、以虹桥论坛为审视全球开放程度提供智力支持: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从首届的578.3亿美元增长到第五届735.2亿美元,企业展面积从首届27万平方米扩展到第五届36.6万平方米,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商数量从首届183家增长到第五届284家,参展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从首届172个增长到第五届214个(包括线上参展),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活动从首届4场增长到第五届24场。
三是设立自贸试验区,构建制度创新“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自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率先挂牌,广东、天津、福建(2015年),辽宁、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2016年),海南(2018年),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2019年),北京、湖南、安徽、浙江(2020年),共21个自贸试验区先后挂牌,另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2020年)。覆盖全国的自贸试验区创新平台,先行先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律、财税、金融、贸易、投资改革措施并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实现进出口额7.5万亿元、占全国份额17.8%,吸引外资2225.2亿元、占全国份额18.1%。
四是积极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打造双边和区域合作“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商签自贸协定,新签署中国—冰岛(2013年)、中国—瑞士(2013年)、中国—澳大利亚(2015年)、中国—韩国(2015年)、中国—格鲁吉亚(2017年)、中国—马尔代夫(2017年)、中国—毛里求斯(2019年)、中国—柬埔寨(2020年)、中国—厄瓜多尔(2023年)九项双边自贸协定,升级中国—智利(2017年)、中国—新加坡(2019年)、中国—巴基斯坦(2019年)、中国—新西兰(2022年)四项双边自贸协定,并于2022年11月与其他14个经贸伙伴共同签署RCEP,目前正积极推进加入CPTPP。迄今,中国与2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20项自贸协定已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近80%。中国与自贸协定伙伴进出口贸易额及占总额比重从2012年3.00万亿元、12.3%增长至2022年14.25万亿元、33.8%,九成以上实现零关税;中国对外投资七成流向自贸协定伙伴、吸引外资八成以上来自自贸协定伙伴。
五是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供全球治理“新方案”。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G20框架下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集团改革以增进发展中国家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推动世贸组织改革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牵头达成《投资便利化协定》以优化国际投资环境,设立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以提升南南合作制度化水平,从而为建设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